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谈判远在中东,结果到目前为止也尚未披露,但“中东来了”这个声音在塑料行业却随处可听。“中东来了”、“中东来了”……就如小时候读了无数遍的“狼来了”一样,到底“中东来了”会带给国内的石化塑料行业怎样的冲击?!
就中国塑料行业目前的发展来看,企业规模较小、品牌意识不强、市场开拓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一直在考验着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暴发以来,我国塑料行业面临的发展问题愈发突出,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下滑,外部需求下降,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如印度对我国注塑机的反倾销调查不断升温等,使企业的运行环境十分严峻。
本身国内的行情已经不容乐观,而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中东地区又出现了大量以天然气乙烷为原料的乙烯产品,根据广东塑料行业协会的统计,中东天然气法生产的乙烯即使加运费到中国,其成本也仅为100美元一吨左右,而国内的石脑油裂解法生产的乙烯成本在530美元一吨左右。这对塑料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国际原油成本不断上升,中东低价乙烯产品大量进口的冲击下,国内石化塑料行业面临双重挑战。
“中东的大量低价聚烯烃(聚烯烃包括聚乙烯 PE和聚丙烯 PP)进口国内,使国内聚烯烃的行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因素,PP的价格就不是目前的9000元每吨,而是肯定会涨到12000~13000元每吨左右了。”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会长符岸有些激动的表示。
早前,就有市场人士预测,7~8月份,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 聚乙烯(PE)和 聚丙烯(PP)市场进口量有望出现井喷,而这其中,来自中东地区的聚烯烃供应已出现大幅增加。就目前的聚烯烃市场状况,对于中国来说,中东的材料是最具有优势的,因为中东的原料成本的优势,包括了技术的优势,而且是可以以最低廉的价格运到中国。因此,来自石油生产地中东的聚烯烃的进口无形中对国内的生产商产生了巨大威胁。中东通过乙烷法来生产乙烯,乙烷成本几乎可忽略,而国内用的是石脑油裂解,中东的PE运到中国,即使加上运费也比我们的便宜50%左右。
据统计,中东市场大量的产品都需要外销,中东的聚烯烃30%会流向西欧,20%会流向中国,10%会流向北美市场。近年来,中东地区已经进入到聚烯烃产能的释放期,2009年中东的PP产能达到了200~300万吨,PE释放的产量达到了500万吨。
就目前来看,中国塑料市场的消费量,如 PVC,PP等的销售是两位数的增长,增长15%~17%不等,但国内的产量是反其道而行之,下降到了6%~13%,这主要就是因为进口加大了。尽管中东的压力抵御全球的石化塑料行业都有影响,但是面对西欧市场需求的萎缩,中东还是将战略目标转向了中国这个消费大国。据预测,到2012年,中东PE的剩余产能会达到1200万桶/年左右,而且中国的出口增加将为负3300桶万/年,所以中国会继续成为全球最大的聚烯烃进口中心,也是需求方最大的一个市场。
面对来势汹汹的“中东”,面对着来中国寻找“乐土”的“中东”,中国的石化塑料产业该如何应对呢?说起应对方法,其实还是老生常谈“注重产品结构的调整,特别发展高附加值的塑料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无疑是最好的方法。据了解,中石化已经成立了树脂技术中心,专门针对新产品的研发等。说是老生常谈,其实也是制胜法宝,只是不断地优化、调整产品结构,不断的研发出高附加值、高科技的塑料新产品,才能够抵御“中东狼”的肆无忌惮的侵袭。
除此之外,PVC、PE等期货的上市,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提供了规避价格风险的一个平台。接下来PE还会有新的品种上市,而大商所已经对PP期货进行了一年多的市场调研,于是企业又多了一个期盼。6月、7月发改委对国内汽、柴油价格的两次提价,也对国内的企业带来了不少的波动,对企业生产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期货品种无疑给企业规避了部分价格风险。由于国内没有原油期货,而大量国内中小塑料企业和贸易商无法利用外盘原油进行套保,因此大商所推出的 LLDPE和PVC期货及即将推出的PP期货就刚好填补了这片需求空白,不管怎么样,这是塑料行业一个规避风险的平台。
也许对于“中东来了”,石化塑料行业还有种种的畏惧,但是面对着这一既定的态势,国内的石化塑料行业已经无路可退,唯有奋起前进。无论何种状况之下,“亮剑”的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何况目前无论从国家政策还是期货上市等,行业有很多的后盾做支持。
|